t570p241

1955年,武汉1女大学生放弃城市工作,连夜出逃奔赴新疆。母亲气得生了大病,父亲

1955年,武汉1女大学生放弃城市工作,连夜出逃奔赴新疆。母亲气得生了大病,父亲发誓再也不与她往来。谁料,几年后,女孩回家站在母亲面前,母亲:“你是谁?”   在1955年的武汉,一个女大学生做出了惊人之举,放弃城市里的稳定工作,背起行囊连夜奔赴新疆的戈壁滩。她的决定让家人震怒,母亲一病不起,父亲断绝关系。多年后,她带着孩子回乡,母亲却已认不出她。这位名叫吴明珠的女子,为何执意抛下安稳生活,选择荒凉边疆?   吴明珠生于1930年,武汉汉阳人,家境殷实,父母是知识分子,兄弟姐妹多,她作为幺女备受宠爱。1950年代初,新中国刚成立,城市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,大学生更是稀缺,尤其是女大学生。她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,学果蔬专业,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央农村工作部。父母为她规划好了一切,留在城市工作,生活安稳,前途光明。可吴明珠心里有团火,她想用学到的农业知识为国家做点实事儿,城市里的机关工作让她觉得束缚,远不如田间地头的广阔天地。   1955年11月,吴明珠瞒着家人,收拾简单行李,登上了去新疆的火车。父母得知后气得不行,母亲高烧卧床,身体每况愈下,父亲摔了碗,发誓不再认这个女儿。哥哥姐姐劝她留下,她却头也不回地走了。新疆刚成立自治区,急需农业人才,吴明珠觉得这是她实现理想的地方。她到了乌鲁木齐,分配到地委农村工作部,但她不甘心坐办公室,多次申请下基层。1956年8月,她如愿调到吐鲁番鄯善县农技站,开始了西瓜育种的工作。   吐鲁番的条件苦得超乎想象,戈壁滩上风沙大,夏天热得像火炉,水源少得可怜。吴明珠住土坯房,吃干馕,喝井水,常常累得腰酸背痛。她没干过农活,手上磨出水泡,破了又结痂。水土不服让她发烧,几次病倒,但她咬牙坚持。每天早上,她背着工具走田间,观察西瓜生长,记录数据,研究土壤和灌溉。她翻遍资料,和同事反复试验,尝试杂交育种,寻找更甜、耐储的品种。1958年起,她走遍吐鲁番300多个生产队,收集了44个瓜类品种,建了新疆瓜果的档案。   吴明珠的坚持有了回报。她在试验田里不断调整育种方案,1960年代初,培育出甜度高、皮薄瓤红的西瓜品种。1984年,她选育的“早佳8424”西瓜一炮而红,推广到全国,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,经济效益几十亿元。她还把技术教给农民,帮他们增收致富。生活上,她学会了吃馕、喝羊汤,还能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,和当地人打成一片。1958年,她大学同学杨其祐来到鄯善,两人办了简单婚礼,买了50块钱的喜糖分给同事。杨其祐帮她翻译资料,跑瓜田干活,但1981年因胃癌去世,吴明珠守在他病床前,送走他最后一程。   几年后,吴明珠带着幼子回武汉探亲。母亲已年老,头发花白,记忆模糊,认不出她。吴明珠握着母亲的手,泪流满面。母亲终于记起她,母女和解。父亲虽沉默,但态度软化,接受了她的选择。吴明珠的故事在武汉传开,人们开始佩服她的勇气。她用几十年青春,换来了8424西瓜的成功,也改变了新疆农业的面貌。